专题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考点01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沙漠;②植被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该地多大风,尤其是冬春干旱的季节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2.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三、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四、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自然原因: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②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降水季节 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③黄土高原位于平原向山地、湿润向干旱、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植被覆盖较差。
(2)人类原因: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②开矿(煤);③植被遭人为破坏严重。
2.云贵高原“石漠化”喀斯特地区为石质山地,崎岖不平,坡度大且土层薄;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强烈;再加上人类对植被破坏、在陡坡上开垦;植被遭破坏后,岩石裸露地面,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3.东南丘陵“红漠化”东南丘陵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贫瘠;丘陵山区坡度大;南方降水较多;植被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表层土壤被侵蚀后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荒漠”。
4.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华北平原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或是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很容易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
五、森林的作用和分布1.森林的环境效益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其作用包括: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作用还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世界森林的分布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现存的原始森林呈带状分布,主要包括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集中分布区是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六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地球之肺: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七、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热带雨林的特点(1)雨林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雨林的劣势(脆弱性):土壤非常贫瘠,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2.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被毁原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发达国家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
(2)雨林的保护:尽可能地实现保护和开发相协调,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